抱歉!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

為了順利完成所有的流程,您必須在瀏覽器上啟用 JavaScript。
若要這麼做,請先點選您所使用的瀏覽器進行設定。

跳到主要內容

諮詢專線: 0800-870-870☎

:::

母乳哺育率下降,國健署呼籲落實母嬰親善措施



 母乳哺育率下降了! 到底原因是什麼? 國民健康署今天公布統計資料,並說明其原因與關鍵的母嬰親善措施在近兩年的落實率下降有關。

   國民健康署表示,臺灣過去積極推廣母嬰親善院所認證,近年母嬰親善院所認證所涵蓋的出生數已達76.6%,已經非常高。但現在的關鍵則是,參加認證的院所,能否積極落實最有效的母嬰親善措施。

   國民健康署指出,臺灣6個月以下嬰兒純母乳哺育率在101年達到49.6%,已接近世界衛生組織2025年的目標(50%),同時遠高於全球2005-2012的平均值38%。但在102、103年,卻連續兩年下降,在103年降到45.8%。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下降?
 
   國民健康署分析,母嬰親善認證院所接生的新生兒佔全國院所之比率,雖然在103年的76.6%比102年的79.2%略有下降,但與哺乳率最高點101年的佔率75.1%相比,仍比當時高一點點。問題可能在於,通過認證的院所是否能落實最有效的母嬰親善措施。

    國外研究顯示,“母嬰同室”以及“母嬰及早肌膚接觸”這兩項策略,是影響能否成功餵母乳、以及能否成功餵滿6個月的重要因素,但在國內,要改變舊模式(過去是寶寶生下就抱走,然後放在嬰兒室)、建立新模式(先給媽媽抱一會兒,之後並與媽媽放在同一房間),過去在推行上一直是困難度最高、阻力最大的兩個項目。為瞭解這兩個項目對國內母乳哺育是否亦確具重大影響、到底值不值得大力推廣,邱淑媞署長與簡莉盈教授等人,以全國母乳哺育調查資料進行分析,其結果刊登於2014年Birth期刊。該分析顯示,有進行24小時親子同室者,住院期間純母乳哺育率為沒有同室者的4.91倍高;純母乳哺餵到產後6個月的機率,也達1.92倍高。有進行及早母嬰肌膚接觸的婦女,其住院期間純母乳哺育機率是沒有接觸者的2.04倍,產後6個月純母乳哺育機率亦有1.26倍高。可見在臺灣,親子同室與早期肌膚接觸,與國外一樣,能有效提高純母乳哺育率並延長母乳哺餵期間。

    然而,在102年與103年,母嬰同室與及早母嬰肌膚接觸這兩件事的執行率,卻大幅下降了! 103與101兩年相比,母嬰同室比率從37.4%降到21.1%,及早母嬰肌膚接觸比率從58.9%降到38.7%;而且,在母嬰親善院所,這兩者的比率也下降非常多(母嬰同室率30.6%降到19.6%;及早母嬰肌膚接觸47.2%降到35.3%)。推測其原因,與先前因各界反映護理人力不足,因此政府在整體政策上希望各種評鑑或認證"不要太打擾大家”,母嬰親善院所認證也朝較放鬆的方向調整,而最有效的這兩件事、也是最需要大家費心去做的,執行率也下降了,母乳哺育率也下滑了。

    國民健康署為此感到憂心,因此主動公布調查結果,呼籲醫療院所,堅定信心,加強推動落實母嬰同室與及早肌膚接觸;同時,也將再檢討母嬰親善認證與再認證的內容,給大家正確引導。此外,邱淑媞署長表示,政府也要給予醫院診所獎勵;母嬰同室與及早母嬰肌膚接觸可提高母乳哺育率,進而減少寶寶感染、減少就醫、連帶減少醫療人力及醫療資源的耗用,又增進寶寶健康,非常值得推廣,最好能給予積極推動的院所合理給付或人力上的補助,引導大家朝對人民健康有利的方向努力,而不是做了預防,反而因病人變少而虧錢,而若讓寶寶生病、忙壞家長與醫護人員,反而可獲得更高給付。

    另外,有人擔心: 母嬰同室會不會增加寶寶感染? 是不是放在嬰兒室比較安全? 國民健康署表示,這已經經過許多研究證實,不但不會,而且事實正好相反,母嬰同室會大大降低寶寶感染機會,所以聯合國持續在推廣。母嬰同室的寶寶,為什麼感染率遠較住嬰兒室的寶寶低? 有諸多有利原因,包括:"純母乳哺育"能將媽媽的抗體完整提供給寶寶、給寶寶抵抗力;母乳本身無菌、不必經過水、容器、以手觸摸等沖泡過程,大大降低寶寶受感染的機會,還有,非常重要的是,媽媽與家人,不像醫護人員要照顧很多生病的寶寶,因此,把寶寶與媽媽及家人放在一起,比較不會有交叉感染的風險。其實,即使母親是愛滋病毒感染者,也鼓勵母嬰同室以及純母乳哺育,因為研究證實純母乳哺育可以提高其6個月以前的存活率,並減少垂直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