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

為了順利完成所有的流程,您必須在瀏覽器上啟用 JavaScript。
若要這麼做,請先點選您所使用的瀏覽器進行設定。

跳到主要內容

諮詢專線: 0800-870-870☎

:::

解讀寶寶吸手、咬指甲的原因,別急著糾正!



關鍵字: 寶寶照護 口慾期 安撫 情緒



 B026.jpg

1歲以下寶寶因為『口慾期』的緣故,會有吸吮的需要,寶寶需要時可先哺餵母奶滿足其口慾,若仍無法滿足或哭鬧,可以提供安撫奶嘴使用。吸吮是原始的反射動作,一般來說,吸吮慾望最強的時候約在二至四個月,若是不給寶寶吸奶嘴,寶寶可能會吸手指來滿足口慾!但一歲過後,寶寶口慾漸漸消失,減少對奶嘴的依賴時可慢慢戒掉奶嘴。為避免咬合受影響,建議2歲前戒斷奶嘴為妥。

孩童咬手指甲是因為舒緩緊張焦慮,有自我安撫的效果,但近年來亦有研究詮釋孩子無吸手指和咬指甲等行為,是兒童時期常見的兩種口腔習慣,大多數父母都不能接受,但其實孩子吸吮手指是天生的,研究顯示這樣的行為最早可能在胎兒於妊娠時期約29周就出現,如果出生幾個月後開始發展這樣的習慣,會越來越明顯,行為頻率的高峰期通常持續至十八個月至兩歲大,大部分在四歲時這習慣會趨緩或停止;而咬手指常見於三到六歲的兒童,隨著年齡增長,在青少年時期會達到高峰,慢慢地再逐漸減少。

過去研究指出孩童咬手指甲是因為舒緩緊張焦慮,有自我安撫的效果 ,但近年來亦有研究詮釋這樣的習慣出現在孩子無聊或是正在處理困難的事情的過程中,而非全然是解焦慮的應對。 當孩童無聊時選擇咬指甲來排解,這可能與活動量不足或感覺統合異常有關;而處理困難事情時咬指甲,主要與提升當下的專注力有關。另外,也有其他成因造成咬指甲的習慣,例如:遺傳或透過觀察或模仿父母或兄弟姐妹等環境因素。

雖有研究指出吃手、咬指甲和孩子心理層面的情緒緊張無關,但過度吸手指、咬指甲,可能會影響上顎牙齒的發育與排列,影響發音、咀嚼功能與齒像美觀;再者,過度咬指甲會影響指甲的生成或造成輕微的指頭變形,不可不慎。另有學者推測兒童時期的吃手、咬指甲的習慣與成人時期的吸菸或咀嚼口香糖的習慣有關的,所以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這樣的習慣孩子四歲前都不需要過度緊張,除非嚴重的影響健康或對生活造成負面影響。

針對不同年齡層,有不同的策略方式,如果是兩歲以下,比較是口腔期使然,建議可給予食物種類食材的滿足、適時給些小點心、讓孩子有適當的感官滿足經驗是很重要的。而兩歲以上的孩子,可嘗試以下策略來協助改善吃手、咬指甲習慣:

方法一、滿足刺激需求:孩子可能因感覺統合中觸覺和本體覺的刺激較少,所以給予充分刺激來滿足需求相形的重要,家長可以讓寶寶接觸不同質感的物品,增加觸覺刺激,或安排精細的操作活動,例如撕貼畫、摳貼圓點點貼紙、玩積木或黏土。
方法二、溫柔的提醒:如果孩子多在放空、無聊時吃手,這時只要溫柔提醒就好,不須強烈禁止或斥責,這樣反而會造成孩子的壓力,引起反效果。
方法三、使用忽略或轉移注意力的方式:鼓勵孩子參與其他活動,尤其是雙手操作的遊戲,例如黏土、玩沙、揉紙球、攀爬或雙手操作的組裝積木。
方法四、增加孩子的活動量:六歲以下的兒童,每天應有30分鐘的大肌肉活動時間 ,活動中也可加入與「衝動控制」相關的遊戲,例如:撲克牌遊戲中的「心臟病」遊戲、一二三木頭人、老鷹抓小雞、紅綠燈等等。
方法五、每日親子時間:與孩子共同討論目前認為困難或難以解決的事情是什麼,一同想辦法解決,也可透過親子共讀時引導。引導孩子去思考解決辦法,而非直接告訴孩子辦法,才能提升孩子解決問題能力。
方法六、充分的衛生教育:讓孩子知道吸手指、咬指甲會有的健康疑慮,並利用圖片做輔助會讓孩子更能理解。平時更要注意為孩子修剪和清潔指甲,並養成正確洗手的好習慣。
方法七、使用替代方法:在看電視或坐在車裡,可給一些操作小物,替代無聊空檔時的一出現的吸手指或咬指甲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