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

為了順利完成所有的流程,您必須在瀏覽器上啟用 JavaScript。
若要這麼做,請先點選您所使用的瀏覽器進行設定。

跳到主要內容

諮詢專線: 0800-870-870☎

:::

新生兒黃疸



關鍵字: 寶寶照護 新生兒 黃疸



B034.jpg

新生兒出生二、三天後,由於血液中的膽紅素增加,使得眼睛及皮膚開始變黃,漸漸由頭部往下,由身體中心向外發展至四肢,就是所謂「新生兒黃疸」;因臉部皮膚較薄,可輕壓鼻尖觀察是否皮膚有發黃現象。

◎黃疸分類:

一、生理性黃疸:由於新生兒的肝臟機能尚未發育完全,吸收、轉換與移除膽紅素的能力都較差,存留在血液裡所引起的,常出現於出生後2-3天,一周左右會達到高峰,接著便逐漸下降,恢復至正常範圍。                                               

二、母奶性黃疸:通常於出生後4-14天內發生,原因為母乳攝取不足,導致脫水或體重下降;母乳中某些成份(如黃體脂醇和脂肪酸)會使蛋白和膽紅素結合能力下降,減少或延遲膽紅素轉化過程,而造成新生兒母奶性黃疸,大部的母乳性黃疸對足月兒是無害的,仍可持續餵寶寶足夠的母奶,只是黃疸會降得比較慢,必要時暫時中斷母乳哺育24-48小時。                                              

三、病理性黃疸: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原因為紅血球異常且過度的破壞,如:ABO血型不合、Rh因子不合、子宮內感染、G-6-PD乏症(俗稱蠶豆症)。寶寶的黃疸持續超過兩個星期仍未消退,需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四、阻塞性黃疸:多為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常見,大便顏色逐漸變淺黃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五、核黃疸:非結合型膽紅素濃度大於20-25mg/dl時,即會通過血腦障壁,造成嚴重腦部損傷,需要積極的治療。

治療方式:

一、早期餵食及補充餵食:可增加腸道的蠕動,減少已進入腸道膽紅素的再吸收,加速膽紅素排泄速度。

二、勿自行讓寶寶服用成藥,避免使用影響膽紅素合併和代謝的藥物(Novobiocin)

三、照光:使用特定波長的光源(425-475nm)照射,將皮膚表面的黃疸分解成溶於水的物質,從腎臟排出。

四、換血:黃疸增加速度太快或已升高到危險程度時,可採換血的方法降低黃疸。可將膽紅素移出體外之外,也可排除引起溶血的抗體。

新生兒黃疸應該注意什麼?      

一、新生兒剛出生的二星期內,宜放在光線充足的地方,並觀察膚色變化。

二、當新生兒膚色愈來愈黃及出現吸吮力減弱、軟弱倦怠、嗜睡、嘔吐、發燒等現象時,應立即回小兒科門診追蹤。

三、了解母親和寶寶的血型(包括ABO:媽媽O型寶寶AB型;及RH血型:媽媽陰性寶寶陽性)

四、如果前一胎小孩發生過嚴重黃疸,下一胎有可能發生同樣情形,所以在懷孕及生產時應先告訴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