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美洲茲卡病毒感染疫情持續,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旅遊務必做防蚊措施,返國後兩週內如有不適,應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際間茲卡病毒感染疫情持續發生仍未趨緩,目前全球已有35國家/屬地傳出本土流行疫情,主要集中於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茲卡病毒自2015年下半年於巴西流行後疫情持續擴散,除歐洲、美國、加拿大等國通報境外移入病例外,中國大陸昨(2/9)日也公佈一例自委內瑞拉返國39歲男性確定感染茲卡病毒,詳細資料疾管署持續瞭解中。台灣除今年1月10日於機場發現一名泰籍境外移入茲卡病毒感染個案外,目前並無感染個案。
為了對抗茲卡疫情,美國總統歐巴馬將爭取約600億元台幣的緊急經費,推動國內外疫情防治、診斷、治療及疫苗研發等相關工作,疾管署將持續觀察後續相關發展以為因應。另依據泛美衛生組織(PAHO)推估PAHO地區茲卡病毒感染的病例數約50-150萬例,一年內預計將出現300-400萬例。包括哥倫比亞及蘇利南等國家均出現感染茲卡病毒死亡個案,部分個案曾出現GBS或具有慢性病史。在巴西小頭畸形個案數持續增加,迄今累計約4,700例,部分國家/屬地等國GBS病例數亦有增加情形。雖然茲卡病毒與小頭症及GBS之關聯性尚未獲得科學證實,但WHO仍強烈懷疑具有因果關係。國內目前小頭症及GBS並無異常增加,疾管署將持續密切監測並請醫師提高警覺。
2015-2016年具有境外移入國家共18個國,歐盟地區如荷蘭、芬蘭、德國、義大利、英國、西班牙、瑞士、丹麥、葡萄牙、愛爾蘭、法國、瑞典等12國、美國、加拿大、以色列及紐西蘭、澳洲、中國大陸及台灣均報告少數自美洲地區、泰國或東加、薩摩亞境外移入病例。亞洲地區於2013年迄今於馬來西亞、泰國、馬爾地夫及印尼等國均有輸出病例至他國的紀錄,今年僅於泰國傳有1例當地病例。疾管署目前已將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共35國家/屬地之旅遊疫情建議提升第二級警示(Alert)、亞洲地區印尼、馬來西亞、泰國、馬爾地夫 4國列為第一級注意(Watch)。
疾管署表示被帶有茲卡病毒的病媒蚊叮咬,約3到12天潛伏期後就會發病,典型症狀為發燒合併斑丘疹、關節疼痛或結膜炎,有時會出現頭痛、肌肉痠痛及後眼窩痛;一般人感染症狀較輕微,但孕婦感染後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畸形或死亡。建議孕婦及計畫懷孕的婦女暫緩前往流行地區,一般民眾如必須前往務必全程做好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塗抹衛福部核可防蚊藥劑及住在有紗窗、紗門或空調的房舍等,返國後兩週內如有不適,應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