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齡婚育 幸福成家」降低高齡懷孕風險
依內政部近期發布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人106年平均初婚年齡,男性為32.4歲,女性30歲;而女性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為30.8歲,其中年齡為35歲以上者達21.3%,較105年19.5%成長了近2個百分點,顯示國內晚婚與遲育現象愈趨普遍,衍生許多不孕問題,使透過醫療技術進行人工生殖的夫妻也隨之增加。根據國健署100年至105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人工生殖之治療週期數從100年14,645週期成長至105年34,486週期,成長率高達135.5%;人工生殖出生子女數由100年5,486位嬰兒增加到105年8,988位,佔當年度出生數之比率由2.8%提高至約4.3%(8,988/208,440)。
年齡越高懷孕風險越高,人工生殖成功率越低
因晚婚、遲育相對衍生高風險姙娠與不孕問題,即使醫療科技再進步,仍有無法突破之困境,所以國民健康署也一再貼心呼籲青年人適齡婚育,避免高齡婦女發生不孕、流產、早產、死產、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風險增加,且隨著準媽媽年齡升高,胎兒低出生體重、染色體異常或發生其他先天缺陷的發生率也隨之提升。
再以人工生殖為例,受術妻需經歷多次服藥、取卵及胚胎植入等手術,年齡愈高,成功率愈低,甚至所費不貲,卻徒勞無功。依105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顯示,受術妻年齡34歲以下,不論是植入週期之懷孕率或活產率,統計上均顯著高於超過40歲,34歲以下植入週期懷孕率為50.9%,超過40歲則降低至21.4%;34歲以下植入週期活產率為40.6%,但超過40歲後則降低至10.3%。而配偶間人工生殖植入胚胎懷孕後,受術妻年齡與自然流產率之關係,在34歲以後,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年齡大於40歲的平均自然流產率為37.9%。
國健署鼓勵民眾生育要趁早規劃,善用生育保健服務提升孕期健康
為提升孕期健康,國民健康署目前補助每位孕婦10次產前檢查、2次產前衛教指導服務、1次超音波檢查、1次乙型鏈球菌篩檢。為防治遺傳性疾病,對34歲以上、本人或配偶罹患或家族有遺傳性疾病、曾生育過異常兒、孕婦血清篩檢疑似染色體異常之危險機率大於1/270者、經超音波篩檢胎兒可能有異常者、胎兒疑似基因疾病等高風險孕婦,提供產前遺傳診斷及遺傳性疾病檢查。
若夫妻在沒有任何避孕措施,且有規律性生活,經過一年以上仍未懷孕,就可能是不孕,夫妻雙方要及早一起就醫,如經醫師診斷為不孕症,需人工生殖協助,可洽國民健康署審查許可之人工生殖機構,名單可於國民健康署網站人工生殖專區查詢(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314)。